Q Q:84136144(王老師)
郵件:84136144@qq.com
培訓基地
1、革命圣地西柏坡
2、石家莊祥泰路66號
2025年7月,物理學院黨委組織40名黨員干部走進西柏坡干部培訓學院,開展為期三天的"自我革命強根基,科技報國再趕考"專題培訓。通過專題黨課、情景教學、學科研討等形式,學員們在這片"新中國從這里走來"的熱土上,深刻體悟"兩個務必"的時代價值,將"進京趕考"的歷史命題轉化為攻克"卡脖子"技術的行動自覺。
培訓首日,授課專家講授《刀刃向內強黨性:新時代黨員的自我革命與作風建設》專題黨課。當大屏播放1949年3月23日,進京趕考,毛澤東同志"退回來就失敗了"的歷史影像時,理論物理黨支部書記陳某深有感觸:"這就像我們研發量子芯片,試驗失敗可以重來,但戰略方向絕不能'退回來'。"
課程創新設置"學科對標"環節:
對標"兩個務必"到“三個務必”:梳理出科研經費使用、學術成果署名等5類風險點
對標"六條規定"到“八項規定”:建立"儀器共享-數據公開-團隊輪崗"陽光科研機制
對標"趕考精神":制定《基礎研究十年攻關路線圖》
在西柏坡紀念館"新中國奠基"展廳,粒子物理專家李超駐足于泛黃的《將革命進行到底》手稿前:"毛主席說的'宜將剩勇追窮寇',不正啟示我們要在拓撲量子計算領域乘勢而上?"學員們通過沉浸式教學"參與"七屆二中全會,在《遵守紀律承諾書》上鄭重署名。
在中共中央舊址的軍委作戰室,凝聚態物理團隊現場召開"特殊組會"。"當年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推演戰局,今天我們更要用數學模型預測材料性能。"團隊負責人指著墻上的《三大戰役作戰要圖》說。這種"歷史場景+學科研討"模式,催生出3項交叉學科研究課題。
結業式上,學院黨委書記提出"科研趕考三問":
1.能否像黨中央運籌三大戰役那樣,集中力量突破關鍵器件?
2.能否保持"不做壽、不送禮"的作風,守住學術道德底線?
3.能否以"甲級射手"標準培養戰略科技人才?
參訓干部立即轉化為行動:
1. 超導實驗室將"磨盤布兵"戰術應用于實驗設備集群調度
2. 青年學者聯盟發起"學術不端零容忍"公約
3. 國家重點實驗室設立"趕考先鋒"揭榜掛帥項目
"這場西柏坡黨性教育不是終點,而是科技自立自強的新起點。"正如學員們在七屆二中全會舊址前的誓言:必將發揚"將革命進行到底"的精神,在超高真空環境制備、極低溫測量等前沿領域持續攻堅,以"永遠在趕考路上"的清醒答好時代問卷。
(作者:西柏坡紅色教育基地杜老師)